最好的教育是陪伴,問題是,陪伴很難
新學期,兒子拿來了他小學三年級的新課程表和課外興趣班安排,要求在十幾個興趣課上選擇自己的學習重點。對北京的小學生來說,現(xiàn)在課程安排是很豐富的,放學后免費的興趣班也讓家長有些眼花繚亂:各種運動類項目,藝術類項目,機器人、航模等動手類的科技項目,竟然還開設了日語、德語這樣小語種的興趣學習。這些興趣班不僅解決了家長接送的難題,也有效補充了學校教育的短板,開闊了孩子們的視野,這是我們作為家長能切身感受到的教育改革特別是義務教育階段改革的紅利。但家長會上關于小升初的討論,周末奔波在各科學習班上的孩子,仍在提醒我們,無形的壓力依然籠罩著所有人。
一次采訪引發(fā)的研究課題
跳出對孩子個體成長的關注,教育應該是一個包括國家、學校和家庭各個單位的宏大課題。我們知道世界上各個國家,由于文明傳統(tǒng)不同,教育理念不同,都有自己的教育體制,教育方式。當我們對自己的教育感到失望的時候,事實上,我們存在的問題在其他國家也不同程度的存在著,而很多我們向往的發(fā)達國家的教育體制,并不是我們想的那么完美,也是問題頻頻。那么到底哪個國家的教育最成功?哪種教育模式最有效?《世界上最聰明的孩子》以獨特的視角給了我們很多有益的啟發(fā)。
《世界上最聰明的孩子》作者是美國知名媒體撰稿人阿曼達·里普利。在《時代》及其他雜志社的大半職業(yè)生涯中,里普利說自己一直在盡力回避教育的問題,因為她知道這類新聞“讓人提不起勁”,并且“引用的話大多出自成人之口,孩子只會出現(xiàn)在照片中,安靜地微笑。”直到有一次她采訪華盛頓特區(qū)主管公立學校頗具爭議的新領導人米歇爾·李時,這個謎團才真正觸動了她:為什么有的孩子能學到那么多知識,有的孩子學到的東西卻少得可憐?于是她花了一年的時間,去培育“聰明孩子”的國家進行實地考察,跟老師、家長以及那些采用創(chuàng)新方式研究教育的人進行交流,特別是和孩子進行了近距離的交流,透過國際交換生的視角來體查不同的教育體制、教育模式對孩子的影響,她取得的研究成果,顛覆了很多人的認知。
出人意料的結果
里普利的考察基于權威的PISA測試數(shù)據(jù)。PISA測試是經(jīng)合組織研發(fā)的一項國際評估項目,通過評測青少年在數(shù)學、閱讀和科學方面的邏輯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來考察孩子們在現(xiàn)代社會的生存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測試結果出乎很多人的意料,芬蘭名列世界第一。而在大家心目中,以富有創(chuàng)造精神著稱的美式教育卻遠遠沒有取得大家期待的成績,表現(xiàn)平平。這似乎跟政府投入、兒童貧困率、教師素質(zhì)、民族種族差異等等似乎都沒有特別必然的聯(lián)系。那么,導致這種落差的根源是什么?根本的一條就是對基礎教育的認知,即學校到底因為什么而存在。
PISA測試成績較高的芬蘭、韓國、波蘭都認同學校存在的意義是為了幫助孩子們學會努力學習。這種認同是國家層面的,所有人都深信“勤能補拙”“學海無涯”,學校主要是教授知識的地方,所以,嚴格的智育文化是這幾個國家取得較高測試成績的基礎。美國的問題也正出在這里,過于強調(diào)個性導致孩子對基本規(guī)則和基礎知識過度漠視,這從根本上影響了他們倡導的創(chuàng)造力。
談到教育的嚴格性,我們難以想象像芬蘭這樣的國家在組織全國統(tǒng)一考試時的嚴肅性比起我們的高考有過之而無不及。他們的高考會持續(xù)3個星期,總共會有50個小時。僅僅是芬蘭語的考試就要進行兩天,每天6個小時。第一天是要在閱讀幾篇短文后對各篇短文進行分析論證,第二天是要在14個題目中選出一個題目,撰寫一篇長文章。韓國的高考就更有“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之感了,高考的當天,為保證學生能及時趕赴考場,股市會推遲一小時開盤,考生可以免費搭乘出租車。測試英語聽力時,航班竟會全部停飛。
這些事情聽起來簡直太瘋狂了。但正如現(xiàn)代管理學之父彼得·德魯克所說,高品質(zhì)的教導與學習,充沛的活力與樂趣,這些都可并行不悖。即使是美國,他們在體育教育上的苛刻程度可以與這些國家在智育教育上的苛刻程度相抗衡,其考察標準之高,考核之嚴格也遠遠超出我們的想象。這似乎證明了一點,孩子們其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脆弱。學校營造嚴格的智育文化也是它的一項根本任務,這是決不能忽視的。
家長能做些什么?
雖然里普利用了大量的篇幅討論的是國家教育方針、學校教學改革以及教師的培訓等等宏大主題,但對普通讀者來說,里面談到的家庭教育可能更有借鑒意義。哪些因素會影響孩子的成績?父母如何參與孩子的學識教育,幫助孩子取得更大的進步和成功?
里普利將家長分為四個類型:專制型父母、寬容型父母、疏忽型父母和權威型父母。專制型的父母一切以家長為核心,我怎么說你怎么做。寬容型父母往往更加溺愛孩子,他們希望成為孩子的朋友。疏忽型父母缺乏對孩子足夠的關注,權威型父母結合了專制型和寬容型的優(yōu)點,既與孩子親密無間又有清晰明確的限制要求。顯而易見,權威型的父母是理想的類型。有關研究表明,亞洲的父母絕大多數(shù)都是權威型的父母。我們會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教他們書寫、計算和閱讀,而到一定年齡后則不再干涉。這些研究給了中國父母很大的鼓勵,至少于我如此。但是,在現(xiàn)代社會,我們因為承受著各種壓力往往沒有更多的空閑時間來指導陪伴孩子。前段時間熱播的《虎媽貓爸》與其說是一部育兒電視劇,不如說是一部家長成長史,揭示的就是這種兩難境地下家長心態(tài)的失衡所造成的家庭的困擾。
其實,作為家長,能做到最好的教育方式是陪伴。陪孩子閱讀的父母所培育出的孩子在PISA的得分上往往比其他人高出14分左右。而那些身體力行,在家庭中也能時刻保持閱讀、營造濃濃書香的家長對孩子的影響力更大。另外,家長們對現(xiàn)在流行的“表揚”式教育也應持審慎態(tài)度。一種言不由衷的,程度過分的表揚經(jīng)常會降低孩子們努力學習的積極性,甚至產(chǎn)生消極作用。真實、具體、有所控制的表揚才能發(fā)揮真正的作用。當然,里普利在這方面的探討似乎并不是為了把答案告訴我們,而是給我們以啟發(fā),讓我們對這些問題進行反思。
體制的啟示
教育于個體而言是一種成長,于國家而言是一種潛在的投資,投資的是培養(yǎng)未來優(yōu)秀的公民。如果視教育是一項投資的話,那么國家這個出資人需要考慮的就是如何選擇一個高效的途徑,利用有限的資金來培養(yǎng)出更好更多的優(yōu)質(zhì)人才。這考驗的就是國家的教育模式。
教育模式有很多種,一個國家確定一種教育模式會基于國家傳統(tǒng)、資金實力、師資力量、培養(yǎng)途徑、人才需求等等多個層面的考慮來確定。從這個層次來講的話,國家其實有很多事情可做。比如選拔并留下最優(yōu)秀的人才承擔教職,研制并開發(fā)更加科學的選拔體系,編寫適合的教材等等。里普利拜訪了幾個國家的教育部長,從旁觀者的角度比較研究了各個國家的教育模式,而她對教學篩選的比較研究所揭示的結果,值得我們深思。
教育是一個充滿爭議的話題,這就注定任何關于教育的考察都有其偏頗之處,其實對于教育模式來說,沒有最好的,只有最適合的。這本書從頭讀到尾,我們最想看的就是中國的教育到底表現(xiàn)怎樣。但遺憾的是,迄今為止,中國還沒有以國家為單位開展這樣的測試。不過,在書后的附錄中,可以了解到中國上海和香港的測試成績十分靠前,上海的PISA成績測試高居第一。要強調(diào)的是,里普利的研究比照的對象是美國教育,她的一些觀點、數(shù)據(jù)、感受主要是針對美式教育而言。但任何研究都是為了指導現(xiàn)實,給我們的日常生活以啟發(fā),她這樣一種以研究數(shù)據(jù)為基礎,以孩子感受為參考的深入細致的研究除了對公共教育政策的制定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之外,讓我們也通過這種科學的比照,對一些模糊的教育“感覺”有了理論到實踐的支撐。我們看到,不管是表現(xiàn)優(yōu)異的芬蘭、韓國,還是表現(xiàn)平平的美國,都有其可取之處,也有其不足。在我們這個家長深度參與孩子教育的國家,如何揚長避短、發(fā)展自己的教育,幫助我們更好地思考怎樣的教育才能讓孩子獲得更多快樂的同時,也收獲更多知識,才是它真正的意義所在。
甘肅北方扶貧技工學校為國家級重點技工學校,學校開設有電力機車運用與檢修專業(yè)、鐵道運輸管理專業(yè)、城市軌道交通運輸與管理專業(yè)、客車車輛檢修專業(yè)、內(nèi)燃機車運用與檢修專業(yè)等專業(yè)。
甘肅北方扶貧技工學校北方校區(qū)
網(wǎng)址:http://www.gsbfjx.com
校址:蘭州市七里河區(qū)華林路890號
聯(lián)系電話:400-689-0931,18089429846 QQ:2725865082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