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棄大學上技校”是打破常規(guī)的理性務實|甘肅技校
2014年8月底,王靜以高考理科總分537分的成績(超過當年山東高考理科二本線十幾分),收到山東當地某重點大學的錄取通知書。這意味著,只要愿意,王靜就可以進入她夢寐以求的大學校園念書。但是,19歲的農村娃王靜作出了一個在旁人看來極其“叛逆”的決定:放棄念大學,到技校學技術。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慣性思維中,讀大學一定比上技校有更好的前途??疾簧蠜]辦法,考上了卻放棄,無論是出于家庭因素的考量,還是因為現實逼出的無奈,在用分數衡量學生的考試評價體系中,父母“自然不大樂意”,人們也有理由這么想,比如,就有人指摘她“等好不如撈現”太功利太短視。但在我看來,她的打破常規(guī),恰恰體現了年輕人對自我清晰認知和難能可貴的務實精神。
上大學為了什么?有人是為遠大理想,但更有人僅僅是為了一張本科文憑好找工作。那么,都往學術型大學鉆,這就是浪費時間,有多少必要性?而且,并不是有了大學文憑,就能有工作,更別說有個好工作。甚至有著雄厚教育背景的“海歸”、博士等,在每年就業(yè)難里也不乏他們的身影。有報道說,今年將有大學畢業(yè)生749萬,就業(yè)難將是歷年之最。這更讓人心涼。
一方面是“大學生過剩”,另一方面,“技工嚴重缺乏”卻時有所聞。這種就業(yè)冰火兩重天的反差格局不改,對國家的穩(wěn)定和諧和長遠發(fā)展,都是危險的。為此,我國出臺了一系列休學創(chuàng)業(yè)政策,鼓勵大學生自主創(chuàng)業(yè)。而最狠的招,當屬全國1200多所高等院校中的600多所地方院校,將轉型為職業(yè)教育,以期改變職校上不重視、下不待見,一條腿走路的教育現狀。如何讓藍領和技術人才突出重圍笑傲職場,需要行政政策推動,需要學校支持,也需要學生理解并接受。
知識改變命運是個永不過時的真理。如果上了大學卻找不到工作,還談什么改變命運?啃老雖為人不齒,但很流行。要啃老也要有啃老的資本。對一個貧窮小山村的農家子弟,甚至連最基本的報答父母養(yǎng)育之恩的能力都沒有,這對懷有樸素感恩情懷的人來說,既是痛苦,也是殘忍的折磨。此時此刻,能找到相對滿意的工作,可能就是人生最幸福的事。明知未來模樣卻不知道取舍,一頭犟到底,這不是執(zhí)著,而是自私,是不切實際的好高騖遠。
在一個恥談理想的時代,只要還有理想在,就值得贊揚。在實現理想的路上,每個人的腳步不同。但相同的是,靠近理想,需要不懈努力。“理論部分基本滿分,實踐部分名列前茅”,在這個不被某些人看好的舞臺上,剛一開始,她就已經旋轉得風生水起。她的未來,已經清晰可見。
這恰恰表明了一個道理,一個人選擇未來,正如選擇穿鞋,不合腳的鞋子,再漂亮都是零,違心地讀四年而無用武之地,不如實實在在讓他們選擇自己喜歡的。孩子的未來,在他們自己手中,真正的關注,就是目送他們的背影,不必為他們指點未來。
甘肅北方扶貧技工學校北方校區(qū)網址:http://www.gsbfjx.com/
甘肅北方扶貧技工學校北方校區(qū)聯系電話:400-689-0931,15294148571,QQ:2550129314
甘肅北方扶貧技工學校北方校區(qū)地址:甘肅省蘭州市七里河區(qū)文化宮華林路890號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