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其他國家的人而言,美國的教育體系看似龐大多樣,甚至雜亂無章,這都是可以理解的。然而,在這種錯綜復雜之中,美國的教育反映了這個不斷變化的國家的歷史、文化和價值觀。廣義而言,美國教育體系的特點是規(guī)模龐大、有組織的結構、分權鮮明以及多樣化程度不斷提高。
規(guī)模龐大
在美國,各類學校(公立或私立、小學或中學、州立大學或私立學院)比比皆是;美國一直都是全世界最龐大的全民教育體系的所在國之一。根據美國教育統(tǒng)計中心的統(tǒng)計,在2005-2006學年,美國有超過7500萬兒童和成人在各類學校和大學注冊就讀,還有680萬人被聘為教師,在從幼兒園到大學的各類學校執(zhí)教。
此外,超過100萬來自低收入家庭、通常為三至四歲的學齡前兒童參加了“啟智計劃”(Head Start),該計劃旨在提供學習、社會發(fā)展和營養(yǎng)課程,以確保學齡前兒童在五六歲時能正常入學。
公立學校的入學人數在二戰(zhàn)后的“嬰兒潮”(通常指1946到1964年出生的人)期間成指數倍增。根據美國人口普查局的最新報告,入學人數在20世紀80年代有所下降之后再次有力地反彈,主要是由于西語裔人口的增加。
目前,美國教育體系由大約96,000所公立中小學以及4,200多所高等教育機構組成,包括從小型的兩年制社區(qū)大學到本科和研究生人數超過30,000人的大型州立大學。
美國每年的教育總開支大約為8,780億美元。
K-12體制
美國大多數州要求16歲以下的人必須接受學校教育。美國兒童通常5歲開始上小學,從學前班(K)開始,直到18歲完成中等學校(12年級)學業(yè)。一般而言,小學是從學前班直到5年級或6年級,還有一些學校則一直到8年級。中等學校——美國稱為高中——通常指9到12年級。
50年前,小學學生一般直接升入高中,或進入初中就讀7-8年級或7-9年級。然而,在過去30年中,初中(junior high school)大部分已被包括6-8年級或與初中年級大體相同的中學(middle school)所取代。據估計,美國目前大概有2,000萬從10到15歲的青少年在中學就讀。
正如明尼蘇達州(Minnesota)的馬克·齊巴思(Mark Ziebarth)校長所說,這兩種安排的不同之處在于“初中課程是面向較年少的學生、與傳統(tǒng)高中課程類似的設置。其課程安排與高中類似,劃分成不同科目。而中學是為了滿足青少年的特殊需求而設置的一個平臺”。
中學教育的特點是小組教學和靈活的時段安排,而不是固定的45或50分鐘的課程。這些學校也強調分小組、跨學科的課題探討方式以及能讓10-15歲孩子參與的專門項目。美國中學協(xié)會(National Middle School Association)指出,這些孩子“正在經歷他們一生中最為迅速的智力和發(fā)育變化”。
為14到18歲學生提供種類廣泛的學術以及選修課程的當代大型高中,到20世紀中葉已成為美國教育的一個固定環(huán)節(jié)。高中學生還能選擇參加眾多的社團、活動、體育運動、勤工儉學以及其他課外活動。根據所在年級和考試成績,學生可以學習高級學術課程或一般性課程及職業(yè)技術課程。
在20世紀大部分時期,高中被整合成更大的單位,以便向越來越多的學生提供更多的課程選擇。農村的鄉(xiāng)村學校基本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分布于縣內的各所高中。在城市中,人數多達5,000人的大型校園并不少見,不但有以升大學為導向的課程,還有職業(yè)技術課程,能吸引幾乎所有人前來就讀。
延伸閱讀: